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李艳伟)“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安征迁工作的第一线,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的安征迁工作,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冲锋在前,用实干诠释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他就是剑斗镇双洋村党支部书记苏建川。
民情账本揣在手上
征迁工作难,首难在政策落地。2021年接任剑斗镇双洋村党支部书记时,苏建川面对的是时间紧、矛盾多的“硬骨头”。他带着村“两委”扎进文件堆,逐条研读补偿标准、安置方案,“政策讲不透,群众就不买账。”他说,随后便是挨家挨户地“土味宣讲”——田埂上蹲着说,灶台边坐着聊,“项目建成后咱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好”“补偿标准都是公开透明的,不会让大家吃亏”,一句句贴心话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最让村民信服的,是他兜里那本写满家长里短的“民情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家各户的人口结构、房屋情况、实际诉求,哪家老人恋旧屋,哪家娃要转学,凭着这本“民情台账”,他总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性解答疑问。村民老陈起初抵触:“补偿款够不够盖新房?”苏建川翻开本子,“评估时我们申请了装修补贴,算下来比预期多两万元。”一番话,解了老陈的愁。
“群众利益不是数字,是过日子。”这是苏建川的口头禅。测量阶段,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主动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确保精确无误,不让任何一户村民吃亏。村民老王家的房屋评估出现争议,他前后跑了七八趟,联系评估机构重新勘测、查阅历史档案、多方沟通协调,最终找到合理依据,圆满解决问题,维护了老王的合法权益。谁家老人行动不便,他联系过渡房源、协调搬家事宜;孩子转学犯难,他帮忙协调临时转学……这些“额外”的操心,让村民从“观望”变“信任”。
党员先锋带头征迁
征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难在人心。苏建川却常说“干部先动,群众才肯跟”,他坚持党员带头、干部先行,并立下规矩:村“两委”、党员家庭必须第一个签协议、搬离老宅,为全村群众树立榜样。面对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村民,他从不退缩、从不急躁,而是耐心坐下倾听诉求,细致疏导情绪,结合政策依法依规化解矛盾。
有一次,为了做通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苏建川在村民家中一坐就是大半天,从项目建设的长远意义讲到家庭的实际利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对方,顺利签订协议。在他的感召下,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一项项任务被落实。
在苏建川的带动下,双洋村征迁进度从“跟跑”变“领跑”,顺利完成房屋征收60余座,坟墓迁移100多座,土地征收800余亩,保障村内十几个在建工程的顺利推进,他个人先后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安溪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站在双洋村的老樟树下,苏建川望着即将动工的项目工地,笑得踏实,“征迁不是拆房子,是让乡亲们过更好的日子。只要把群众的账算明白、心焐热了,再难的坎儿也能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