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当天数字报  旧版入口






2025年11月21日

虎邱金榜:手工面线拉伸中的“古早味”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章桂林)近日,记者走进虎邱镇金榜村,看到家家户户庭院的架子上挂满了正在晾晒的手工面线,一条条垂下的面线,像一袭洁白的纱衣,将整个院子装扮得格外别致,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勾勒出一幅幅淳朴的农家田园风光。

手工面线不仅是餐桌上的独特美食,也是一碗潜移默化于生命里的绵长乡愁,从古至今,面线在闽南有着特殊的地位。闽南人筹办传统俗事,尤其是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时,面线几为必需品。记者了解到,金榜村纯手工制作面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现有100余家专业生产家庭户,年产超80万斤,形成“户户有作坊,家家飘面香”的产业生态。2024年全村生产总值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0元。曾获评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在金榜村传统工艺制作面线老艺人林河北家中,只见他与家人正在伸拉手中的面条。一根根“筷子”般粗细的面条在其手中慢慢扯、拉成细线,再挂在面架上,渐渐风干……据了解,金榜村传统手工面线,以优质面粉、食盐和山泉水为原料,历经和面、擀面、切条、盘面等12道核心工序,色泽微黄透亮,兼具柔韧性与爽滑感,久煮不糊,咸香适口,是闽南地区特色面食代表。

很多人喜欢传统手工面线的口感,关键在于“手工”这两个字上。林河北告诉记者,家里人做面线从清末开始,流传至今已有五代。他8岁便跟着父亲林水喫做面线。手工面线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全靠经验和感觉。每天凌晨三点,面粉飞扬的一天就开始了。这么早,是为了赶着能晒到清晨的阳光。

“制作过程中要大力揉面,揉到不沾手,倒放到竹筛上,用手慢慢压扁,之后,将面团弄成一条条面条,放在竹筛上发酵,一二十分钟后,拎起面条的一头,慢慢转圈盘起来,盘成蚊香形状的‘面饼’,一圈又一圈,面条就这样慢慢变细,然后把面条挂在竹条上,面条继续变细。”林河北说,现在手工面线不愁销路,日销售量近百斤。

在金榜村,像林河北这样凭借手工面线制作工艺,走上致富路的村民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为规范手工面线生产场地,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现已投入资金20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手工面线制作基地,筹划注册商标,多措并举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不仅如此,金榜村还引导村民创建手工面线专业合作社,通过将文化建设、体验场景、包装创新和场景传播四维联动的方式,推动金榜村面线从“土特产”升级为具有地域属性的“文化符号”,助力金榜村“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现在,当你走进虎邱镇街道两旁,处处可见金榜村手工面线的销售点,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金榜村党支部书记林豪东表示,下一步,村里将搭建平台,鼓励能人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把传统手工面线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铸匠心、优品质、扩规模、增效益,大力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 2025-11-21 8 8 安溪报 content_161716.html 1 虎邱金榜:手工面线拉伸中的“古早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