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当天数字报  旧版入口






2025年11月18日

第十届茶叶审评沙龙碰撞出产业新思潮

专家分享

专家分享

茶样审评

近日,第十届茶叶审评研究学术沙龙在我县举办,来自全国22所高校、6个研究所、8家检测机构以及30多个主管部门、地方学会、龙头企业单位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承办,安溪岐山魏荫茶业有限公司协办,是茶叶审评领域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重要交流平台。 (融媒体记者黄梁山/文 黄东华/图)

学术赋能 共话茶叶品质升级

学术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围绕茶叶品质提升与审评研究进展两大核心,各抒己见、深度交流。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郭玉琼作《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修订与应用专题分享,从修订背景、实施过程、核心内容到落地应用进行全方位解读。

郭玉琼介绍,2006年发布的《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已实施近二十年,随着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升级,部分指标已难以适配当前品质管控与审评工作。此次修订历时26个月,于今年2月正式发布,实现三大突破:首次制订儿茶素和茶氨酸等品质理化指标,首次明确加工工艺要点,首次规定包装可回收标志,同步推出的英文版标准更助力国际接轨。

“英文版《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中,多个专业术语采用拼音表述,比如‘做青’‘摇青’等具有特色的工艺术语,未进行生硬的外文转译,而是保留拼音,既避免文化内涵的流失,也让国际市场在接触标准时,能直接感知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性。”郭玉琼表示,新版《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从生产和销售需求、产业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等多维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除国标修订这一重点内容外,会议还邀请多位领域专家围绕茶叶研究细分方向作主题报告。浙江大学副研究员范方媛聚焦感官组学的茶叶品质特征风味解析及其关键贡献成分研究展开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适深入探讨多组学的黑茶与花茶品质形成机制及风味调控;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副研究员张颖彬进行机器学习的绿茶滋味味型分类及预测分享;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戴前颖茶叶感官品质量化评价及拼配技术分享实践经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史波林则解读了感官科学在快消品中的研究前沿与应用热点。多视角的报告让参会者对茶叶品质与审评研究的整体图景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现场互动环节,参会人员围绕报告内容与国标修订细节踊跃提问,郭玉琼、范方媛等报告人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专业解答,结合产业实际案例与技术细节展开补充说明,引发参会者的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化对茶叶品质与审评研究的认知。

实操审评 共探产业发展活力

当日下午,茶样审评作为活动重头戏正式启动。参与沙龙的代表们通过4轮次审评,对36份极具代表性的闽南乌龙茶和福建侨销茶样品展开专业品鉴与交流。

“此次审评茶样覆盖范围广、特色鲜明。”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栩介绍,样品不仅涵盖安溪本地核心产区的茶品,还汇集闽南其他县市区及台湾地区的优质样本,包括安溪铁观音、本山、大叶乌龙、毛蟹、梅占、金观音、黄金桂,华安铁观音,永春佛手、永春闽南水仙、漳平水仙、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云霄黄观音、大田美人茶等,总共有36个茶样。茶样审评共分为四轮进行,审评程序主要根据干茶茶品外形、开汤后汤色、叶色,以及香味和口感等多个环节组成。

审评现场,各色茶品按编号整齐摆放,各组专人统一开袋冲泡。代表们手持审评碗,细品慢酌,不时交流心得,认真填写审评意见。

“从第二轮开始,审评的茶样都出自安溪,走水、包揉这些工序做得都很到位,地域特色特别明显。”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二级教授龚淑英手持茶样,对安溪茶样品质给予高度认可。

作为与安溪铁观音结缘40余年的“老茶人”,龚淑英感慨道,从学生时代起,铁观音就深深吸引着她,如今投身茶叶教学,更是常以安溪铁观音为教学题材,让学生更直观理解茶叶领域的专业知识,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读懂茶香里的传承。

现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沈爱民则回忆起与安溪铁观音的渊源。“20多年前,安溪铁观音火遍全国,当时在北京随处可见安溪铁观音的广告牌,这让我第一次踏上安溪。”如今,作为有20多年茶龄的老茶客,沈爱民以审评组组员身份再赴安溪,第二次踏上这片茶香满溢的土地。

“这次来,喝到的茶满是这方山水的味道,这就是茶的‘语言’。”沈爱民表示,时隔这么多年,安溪变化巨大,安溪铁观音已从国内热销走向世界,这既是产业升级的成果,也是中国茶文化“走出去”的生动体现。

“这是一场品牌学术交流活动,凝聚茶叶科研、教学、生产、审评等多领域人员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碰撞思想火花,为促进茶叶产业有序发展提供助力。”刘栩表示,此次沙龙走进安溪,让全国茶叶研究人员深入产业一线,直观了解安溪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既为学术研究提供鲜活案例,也让科研成果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茶产业有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2025-11-18 8 8 安溪报 content_161152.html 1 第十届茶叶审评沙龙碰撞出产业新思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