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艳伟 易晓东)随着私家车普及,一些小区车位配比不足,小区“车难停”成困扰众多业主的“城市病”。如何化解这一痛点?近日,记者走访城区部分小区发现,不同小区物业和社区组织“妙招”频出,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业主的生活质量。
盘活车位资源“错时共享”
清晨,走进凤城镇东岳社区东岳小区,只见车辆沿路整齐停放,人行道宽敞整洁。凤城镇东岳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叶小卿告诉记者,这来之不易的“和谐场面”背后,是社区和业主的不懈努力。过去,东岳社区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差评”小区,“根本不敢把车开出去,就怕回来没地方停!”小区业主陈先生回忆道,他们曾饱受车辆乱停乱放之苦。
转机始于社区代管模式的确立。因辖区范围较小,东岳社区经过社区居民民主投票后,摒弃由第三方物业管理以及业委会管理的模式,改为由社区代为管理,“停车难”问题便成为社区代管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通过意见征集、线上接龙等方式,深入摸底居民需求。”谢叶小卿说。
在充分调研和规划设计后,小区内部道路进行优化整改,启动自有停车场“运营”。近100个停车位的规范设置,一举解决了停车难题,更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破解之道,关键在于精细化的管理与利益共享机制。小区制定并公示了详尽的《东岳小区管理方案》,方案中规定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城区其他公共停车场价格。“考虑到周边白天停车紧张,而小区日间车位相对宽松,这样定低价是为了方便大家。”谢叶小卿解释道。
此外,小区还聘请现场管理员每天定时巡视巡逻,对乱停、错停的车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考虑到小区较小、车辆进出不方便等因素,设置了1个入口7个出口,方便管理。在管理费收支方面,车辆管理设有单独的银行账户,每个月都会在小区业主公开群和小区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公开,让业主放心,“账户余额不仅充足,还补充了小区建设经费和业主节日活动开销,业主们很放心。”谢叶小卿表示。
“向上”要空间建立体车库
与东岳小区不同,凤城镇城东社区山水湾小区则面临着物理空间严重不足的硬性约束。该小区现有住户1445户,但初始配置停车位仅419个。随着私家车激增,原有车位杯水车薪。“大量车辆被迫停在小区路面甚至堵塞消防通道、单元门口,安全隐患突出,居民投诉不断,管理压力巨大。”小区物业经理陈庚申曾深感无奈。
针对小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物业、社区、业委会多方联动,通过构建“党建引领、条块清晰、部门联动、各方共治”的模式,及时介入、协调沟通、加以解决。经过各方商议,决定建设全自动机械立体智能停车库,立体车库建设完成后通过出售和租赁的方式回收资金,除去支付投资成本,投资利润的结余全部归小区公共收益,既可缓解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又可以盘活小区公共收益。“事实证明,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陈庚申说。
陈庚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立体车库建设资金采用引进社会资本代建的方式,总投资796万元,共计193个车位,目前已售109个车位,回收资金1374.6万元。扣除投资成本后尚结余197.9万元。剩余84个车位出租,每月可收取公共收益约1.6万元。
居民谢女士对此赞不绝口,“现在车都停进立体车库了,小区道路畅通无阻,单元门口也敞亮干净,这才是家的感觉!”车库的科技感(自动存取设备)也成了小区的一道新风景。
记者了解到,我县自去年10月以来系统发力解决停车难题。县住建部门牵头,充分摸排调研,梳理出停车场建设受阻的小区5个,并展开了强力整治,全县累计清理违规停放车辆5992辆、“僵尸车”1035辆。解决路径同样多元,除社区精细化管理、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体停车库外,还包括盘活小区有效用地、引入国企投资等方式。
县住建局物业股股长史建阳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具体问题深化分析,厘清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强化协同联动与问题协商机制,务求实效,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的群众满意度。
从东岳小区的“社区自治、资源共享”到山水湾小区的“科技破局、盘活收益”,我县不同社区的创新实践表明,“停车难”并非无解命题。政府、物业、社区、居民的协力共治、智慧破局与精准施策,正让昔日令人头疼的“停车困局”逐渐变成舒心的“规范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