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频道  当天数字报  旧版入口






2025年08月12日

掌温里的茶山

李志宏

夏山的碧色沿着感德的溪涧漫溢,风裹着花果的甜香掠过石门尖,龙通土楼的飞檐挑起晨曦,把影子投在茶园里,我们踩着云影往茶山去。

匠馨生态茶园的茶树站得极有风骨。十多年来,茶农们守着“让茶树自在生长”的规矩:单株留足身高,株距敞着空隙,好让山风穿堂而过;深翻的泥土里藏着腐叶的气息,梯壁上的野草与茶树共饮晨露,连除草都坚持用手拔。自然农法,高标准种植,于是茶树的鲜叶肥厚,芽梢肥壮。我们蹲在茶丛边,指尖抚过茶叶的纹路,笑声惊起几只山雀,扑棱棱掠过茶林,把绿意搅得更浓。

初制厂里,竹制茶筛在墙角排成弧形,像一弯蓄着茶香的月牙。茶师傅正调试智能炒茶机,金属的光泽与竹篾的温润相照,倒像是新茶与老茶在说话。晾青室的竹匾里,鲜叶正舒展着打盹,师傅抓起一把在掌心轻掂,“家乡的茶自带三分傲骨,高香藏在叶脉里,鲜爽锁在嫩芽尖,少一分火候都不肯显露真性情。”

许师傅的乌龙茶非遗传习所设在土楼,退伍后的二三十年,他把军装换成了粗布衫,却仍带着军人的执拗,介绍自己时,他总说自己是一名“傻兵”。“当兵时练瞄准要屏息静气,做茶也一样,分心半秒就会败了茶性。”示范摇青时,竹匾在他手中转出的弧度,竟与茶史馆古画上的摇青图丝毫不差,青叶在竹篾间翻滚的姿态,像一群被春风拂动的绿蝶。“火太急会焦了心气,太缓又锁不住茶香。”他炒茶时赤手翻动茶叶,动作比太极还柔,掌心与铁锅相触的瞬间,烫意顺着指腹漫上来,他却像握着一团流动的绿云,指尖轻拢慢捻,能辨出每片叶子在高温里舒展的节奏。

溯茗源基地的茶林藏在云雾深处。我们沿着茶农踩出的山路往上走,975米的山坡上,苔藓浸着露水,石阶被岁月磨得发亮。细品茶汤的刹那,兰花香突然从舌尖窜到鼻腔,像是山涧的清泉冲开了藏满花香的陶罐,整座山的春天都顺着喉管往心里钻。我盯着大门口石头上“缘源圆”三个字出神,许总莞尔:“缘是人与茶的相遇,源是感德的山水根脉,圆是我们这群人要把茶做好的初心。”我忽然懂了:一泡好茶要正本溯源,寻得到根、接得住脉;能在唇齿间遇见这样的山水,是缘;一群人守着初心把茶做好,便是圆满。

车间里的师傅们围坐成圈,和我们说着“与茗同行”的蓝图时,窗外的阳光正落在新添置的设备上。“茶农把山伺候好,让茶树喝足云雾,我们守着锅灶和键盘,把茶香送进千家万户。”统一标准,抱团闯市场,师傅们尝到了甜头,电商平台上跳动的订单数字长得比春茶的芽头还快。

下山后,当我拿起笔,茶香漫过笔尖。这是一场关于传承的奔赴——茶人用掌心的温度焐热岁月,我们用笔尖的墨香记下时光,让文化的力量在唇齿与纸页间,生生不息。

--> 2025-08-12 8 8 安溪报 content_147936.html 1 掌温里的茶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