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藩篱,共谋发展新路。7日,一场跨越安溪与华安两县三地的区域协作盛事——“仙龙祥·共发展”系列活动在华安土楼景区成功举办。
安溪县龙涓镇、祥华乡与华安县仙都镇首次携手,以“茶”为媒,签署五项战略合作协议。三地将通过基础设施共联、产业体系共建、创新能力共育、公共服务共享,合力打造“闽南乌龙茶产业集群”,在探索山区县“抱团发展”的创新模式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黄梁山)
现场直击 “地域特产”变身“区域组合”
铁观音、龙涓大饼、祥华蜂蜜、仙都百香果……在二宜楼外场广场上,红色的展销帐篷连成一片,三地农特产品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同步“开卖”。
在龙涓米粉摊位前,不少游客拿着碗筷,品尝着香喷喷的米粉;龙涓红曲酒的摊前最是热闹,红酒炖猪蹄香气四溢;祥华乡则带来“一乡好礼”,将地道“乡味”精心打包。
来自重庆的游客胡容,牵着孩子在热闹的摊位间穿梭。“特意带娃来土楼打卡,品尝了爽滑的龙涓米粉,吃着醇厚的红酒炖猪脚。小家伙吃得满嘴流油,直嚷嚷着还要再来一份。”胡容一脸满足,“在重庆可吃不到这口地道风味,没想到来土楼看风景,不仅游览了仙都土楼,还能撞上安溪的特色美食,这趟旅行真是赚了。”
另一边的直播间同样热闹非凡,现场摆满来自三地的特色农产品,三地乡镇长化身“带货达人”,为各自乡镇好物倾力推介。
“今天这6款茶叶,全部来自祥华乡不同产茶村。它们就是安溪铁观音的‘一茶三香’,清香、浓香和陈香。”直播间里,祥华乡乡长林少斌手持茶样,对着镜头详细介绍祥华乡的农特产品和风土人情。
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从展销帐篷里的“邻居”到直播间里的“搭档”,三地协作默契,并互相推荐农特产品。龙涓的摊主会主动向顾客推荐“红曲酒配祥华茶点”,仙都的果农则和龙涓的糕点师傅探讨“百香果入馅”的新配方,这些自发的联动,让“地域特产”在互动中融合成了更具吸引力的“区域组合”。
战略升级 “空间毗邻”迈向“发展同心”
当天,作为三地合作的又一重头戏,“仙龙祥·共发展”2025一茶双安三地区域协调发展同期举行。三地代表聚焦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创新要素、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碰撞。
会上,安溪、华安两县围绕文旅合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签署《两县文旅产业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框架协议》《三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公约》等五项战略性协议,为两县“抱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三地共建的人才赋能平台正式启动。未来,双方将定期组织茶艺师、评茶员、电商主播等技能培训,深化“茶科技”研发合作,并计划与高校联建“乌龙茶产业研究院”,打造创新共育的“人才飞地”。
活动现场还举办一场特别的“学霸茶话会”,来自龙涓、祥华、仙都三地刚被985或211大学录取的优秀学子齐聚一堂。他们以茶会友,以志论道,用青年的眼光和创新思维,畅谈乡村振兴的新锐思路,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
此外,活动还举办三地旅游资源踩线。厦门、漳州、泉州三地重点旅行社负责人、线路规划专员及媒体记者,共同探访土楼群、茶园与古村落,循着茶香与古韵,规划三地文旅融合新路径。
“这不仅是一纸约定,更是三地从‘空间毗邻’迈向‘发展同心’的关键一步。”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安溪与华安将整合资源,串联景区景点,强化联动营销与客源互推,并在文艺创作、文化研究、旅游开发等领域深度合作,合力将“仙龙祥”三地打造成为闽西南协同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