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梅珍 通讯员李秀端)“桩基施工许可证一拿到,项目立刻就能动工,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个月!”同美高速出口片区B-04地块项目负责人叶志勇,望着繁忙的施工现场感慨道:“主体设计图还在优化完善,而桩基工程已经快完工了。”
而在恒发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厂区,3#厂房内生产线已高速运转半年有余。“3#厂房验收通过后,设备直接进场调试投产,其他厂房还在开工准备阶段。‘单体验收’让投产周期大大缩短了!”企业相关负责人陈志明难掩喜悦之情。
这两项让企业交口称赞的举措,源于县住建局开展的“反向跑一次”活动。与传统的“坐等审批”不同,县住建局组建“促审批、促开工、促竣工、促规范”四大反向跑“跑团”,主动下沉项目一线,化身“企业代办员”,全程跟踪厂房报建全流程。
“‘开工等图纸’成为项目启动的‘拦路虎’,‘投产等整体验收’变成效益释放的‘绊脚石’。”在这一过程中,“跑团们”通过角色转换,精准捕捉到企业从开工到投产的痛点堵点。
为破冰开工“等待期”,县住建局直面传统模式下,需完成整个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才能动工的痛点,大胆推行“桩基先行”改革。“在确保桩基工程图纸审查合格、质量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单独申领桩基施工许可证,先行启动地基建设。”县住建局审批股负责人杨斌斌介绍,“桩基先行”可使工程项目平均建设周期较以往压缩1至3个月,其中尚卿乡科名村中部SQ-B-01地块项目缩短工期达60天。
这一举措实现了流程再造,企业只需提交经规划确认总平图、桩基施工合同及审查合格书,即可申办桩基许可。更重要的是,它开启并联推进的新模式:桩基施工期间,主体图纸设计、审查及后续主体施工许可办理得以同步高效推进,实现“压茬推进”。
开工只是起点,让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才是目标。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整体验收周期长、导致部分单体建成后闲置的问题,县住建局在推动项目“早开工”的同时,精准配套推出“单体验收”模式,打通投产的“最后一关”。
“对规划许可明确、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符合整体质量安全标准的单位工程(单体建筑),允许建设单位申请单独竣工验收,实现‘建成一栋、验收一栋、投产一栋’。”县住建局副局长杨世杰说,该模式大大缩短项目从建设到投产的周期,比如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服务外包项目,通过此模式就实现提前2个月投产。
两项改革环环相扣,形成“开工-投产”全周期提速的闭环,成效实实在在体现在项目进度表和企业账本上。多个项目减少财务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压力;部分项目显著压缩了产能释放周期,大大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宝贵时间。
县住建局局长易雷冰表示,将依托“反向跑一次”机制,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工建一件事”“竣工即交证”等更多创新举措,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让“安溪速度”和“安溪温度”真正成为吸引投资、推动发展的金字招牌。
记者手记>>>
为企业发展“抢”出时间和先机
从“窗口审批”到“上门服务”,从“整体审批”到“分段解锁”,县住建局的“反向跑一次”跑出了政务服务的温度与效能。
“桩基先行”破除了开工的壁垒,为项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单体验收”则打通了投产的梗阻,让效益释放跑在了前面。这两项直击项目建设核心痛点的改革,背后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用户思维”的坚定落地。
当“为企业抢时间”成为行动共识,这种服务理念的重塑,终将转化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今日的安溪,正以每一根提前浇筑的桩基、每一栋提前轰鸣的厂房,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质效的新篇章。 (吴梅珍)